Translate

2013年2月12日星期二

天主教既然有聖瑪拉基的《教宗預言》(Prophecy of the Popes),還掌握重要的秘密嗎? (二)聖天使城堡

  於《天主教既然有聖瑪拉基的《教宗預言》(Prophecy of the Popes),還掌握着重要的秘密嗎? (一)「凱樂符號」》談到天主教的「凱樂符號」是隱藏着重要的信息,像X字的大交叉,就是代表獵戶座的交叉,而像P字的符號,就是代表獵戶座腰帶中間的三顆星,並且是代表一個箭頭,指向天上一顆最重要的星--「伯利恆之星」!

  
  天主教一早已經知曉「伯利恆之星」的秘密,除了在古籍和圖畫裡記載之外,於梵蒂岡天主教總部的建築群內,當以星座的座標來理解時,竟然是依照「伯利恆之星」的星圖而設計。

  梵蒂岡位於羅馬,被稱為「七山之城」(詳見:《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即將退位」 與《教宗預言》有關嗎?》),七山亦可視為金牛座上的七姊妹星團(昴星)





  獵戶座所在的聖彼得廣場,加七山代表的七姊妹星(昴星)。拉線之後就正是伯利恆之星那個位置,那裏建造了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gelo


  天主教相信彼得拿到陰間的鑰匙,那麼這條鑰匙在哪裡?這便要從聖彼得像找真相!


  將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廣場,加上協和大道及聖天使城堡,便能組成一把鑰匙,就是聖彼得像所指向的--陰間的鑰匙。 





   這個代表獵戶座的聖彼得廣場,拉一條線直指去聖天使城堡,就是伯利恆之星。

  「聖天使城堡」這顆星下方,有一道「鐳射」射出,這橋稱為聖天使橋,下面散出的光輝,就是聖靈路。


  天主教將聖誕節定為每年的1225,原因是在一年之中,只有當日教宗(教皇)在聖彼得大教堂裏,望向聖彼得廣場那班朝聖的人群,就正是獵戶座的位置,再指向天上的33度,剛好就是伯利恆之星的位置。




影片播放日期:110116

天主教既然有聖瑪拉基的《教宗預言》(Prophecy of the Popes),還掌握着重要的秘密嗎? (一)「凱樂符號」

  天主教除《教宗預言》外(詳見:《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即將退位」 與《教宗預言》有關嗎?》),其實它有否掌握更重要的秘密?

  先從它重要標誌--「凱樂符號」(chi-rho cross)說起。

  在天主教字典中chi -rhocross譯作「凱樂符號」,是早期天主教最具代表性的符號。天主教說這個標誌是代表「基督」這個字,因「基督」在希臘文是Χριστός,這徽號正是以希臘文基督首兩個字母所組成。


  跟據天主教的記載,這個符號是來自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國皇,在一次出征的前一晚,他夢見主耶穌,主耶穌給他這個凱樂符號,並告訴他如果用這符號作軍隊的代表徽號,他就會得勝。


  結果,君士坦丁照著做,並在這場戰爭獲勝。因此,君士坦丁就號召整個國家歸向耶穌基督,成為天主教的起源。

  事實上,凱樂符號早在主前四百年,已在柏拉圖的著作,蒂邁歐篇Timaeus裏面出現過。君士坦丁只是採納這個古老的異教符號為天主教使用。


  有人認為這個符號,是指天上黃道和地球的赤道所組成的交叉。但其實它是指天上的獵戶座。那像X字的大交叉,就是代表獵戶座的交叉,而像P字的符號,就是代表獵戶座腰帶中間的三顆星,並且代表一個箭頭,指向天上一顆最重要的星--「伯利恆之星」!



  下一篇詳細討論。



凱樂符號對比獵戶座


影片播放日期:110116

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即將退位」 與《教宗預言》有關嗎?

羅馬天主教宗本篤十六世「即將退位」      2013211

  意大利安莎社報道說,羅馬天主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即將退位

  梵蒂岡發言人對記者說,本篤十六世周一宣佈他將在228退位。他將成為數百年來第一位在世退位的教宗。

  路透社援引梵蒂岡的有關聲明說,今年85歲的教宗表示,他已經「沒有足夠的力氣」來繼續擔任教宗的職務。教宗還說,他非常清楚退位決定的分量。

  羅馬天主教宗本名若瑟.拉青格,在1927416出生於巴伐利亞。他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

  他在被推舉為教宗前曾經擔任羅馬教廷信理部部長、宗座聖經委員會主席、國際神學委員會主席及樞機團團長,能講十種語言。

  前教宗約翰.保祿二世於200542逝世後,本篤十六世在2005418開始的教宗選舉中於419被選為教宗,並於424正式登基。


~~~~
補充資料
~~~~


人物:羅馬天主教宗本篤十六世   2013211

  梵蒂岡發言人對記者說,85歲的羅馬天主教宗本篤十六世周一宣佈他將在228退位。他將成為數百年來第一位在世退位的教宗

  羅馬天主教宗本名拉青格,在1927416出生於巴伐利亞的一個傳統的農民家庭。他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

  2005年,78歲的拉青格被推選擔任教宗,成為世界11億羅馬天主教徒的新領袖。

  此前,他曾擔任羅馬教廷信理部部長、宗座聖經委員會主席、國際神學委員會主席及樞機團團長,能講十種語言。

早年經歷

  1939年拉青格參加了一個神父培訓班。儘管拉青格的父母都反對納粹,但他仍然被迫加入了希特勒的青年團。

  二戰的開始打斷了拉青格的神父培訓,他被徵兵入伍,在慕尼黑一個防空兵部隊服役。

  戰後他重返教會,曾經擔任慕尼黑的大主教,並在1981年來到羅馬。從那個時候起,他就成為了教宗約翰·保祿二世的最親密的顧問之一。

引起爭議

  本篤十六世在避孕、墮胎、同性戀、任命女性司鐸,以及神父禁慾等議題上承襲了約翰.保祿二世的思想。

  在樞機主教團開始閉門投票選舉新教宗之前,拉青格在布道中警告他的同事,不要被一些現代宗教發展動向分散了注意力。

  自他在1981年開始擔任梵蒂岡教義部部長的20多年來,做出許多引起爭議的決定,比如他曾經在美國大選期間呼籲將支持墮胎的政界人士從教會開除,或是認為歐盟不應該接受土耳其成為成員國等。

  拉青格的批評者認為他代表了教會中壓制對話和討論的勢力。但是他的支持者指出,這位新教宗在納粹德國的經歷使他堅信教會一定要代表真理和自由。


~~~~~~~~~~~~~~~~~~~~~~~~~~~~~~~~~~~~~~


  今天最讓人注目的新聞,莫過於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宣佈於今年(2013年)228退位。

  最讓人留意的,並不因他是數百年來第一位在世退位的教宗,而是與天主教末日預言扯上關係。

  原因是天主教於12世紀愛爾蘭的阿馬總主教--聖瑪拉基(Saint Malachy)--曾看到最後審判之前 112 位教宗的影像,他隨後列出了一連串的人物清單,經後人整理後,便是有名的教宗預言(英語:Prophecy of the Popes),或稱聖瑪拉基預言。現任的本篤十六世就是第111 任教宗,即是最後一任教宗前的一位所以下一位教宗(第112任),就是帶領天主教信徒進入末後大災難(世界末日)。


  所以留意末日預言的人,都會留意現任的教宗會在甚麼時候離世或退任。

  那麼,最後一任教宗的預言是怎樣?

  最後的教宗(「羅馬人伯多祿」)

  拉丁語原文:

   In pſsecutione extrema S.R.E. ſedebit. Petrus Romanus, qui paſcet oues in multis tribulationibus: quibus tranſactis ciuitas ſepticollis diruetur, & Iudex tremẽdus iudicabit populum ſuum. Finis.

  英語譯文:

        "In the extreme persecution of the Holy Roman Church, there will sit [i.e., as bishop].
        Peter the Roman, who will pasture his sheep in many tribulations:
        and when these things are finished, the city of seven hills will be destroyed,
        and the terrible judge will judge his people.
        The End."

  譯文:

   「在對神聖羅馬教會的最後迫害中,(教會)將由羅馬人伯多祿所統治。他將在苦難中牧養主的羔羊。當這些完結後,七山之城將會被毀滅,令人敬畏的天主將審判他的子民。完結。」

  聖瑪拉基預言最後指出:「在對神聖羅馬教會的最後迫害中,(教會)將由羅馬人伯多祿所統治,在許多苦難中,他牧養其羊羔。在七山圍繞之城(梵蒂岡)毀滅後,令人敬畏的天主將審判他的子民。完結」。這句說明一旦現任教宗的本篤十六世駕崩、或卸任後,隨後即位的教宗將是天主教剩下來的最後一位教宗,而且全世界也將面臨《聖經》所提到的末日審判。

  如果本篤十六世是有意按着時間表來退位,讓下一任教宗接任而跟着接任的人就是第112任,也即是教宗預言》裏預言的最後一位,他就是帶領天主教信徒進入末後大災難(世界末日)。

  雖然如此,下一位接任的教宗,最快將於今年3月底的復活節就任,他的就任時間會否有特別的含意?

  世事很多時候誤以為是意外,但也可以是人為刻意安排這次退位真讓的人意料之外?還是藏着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是有人知道末日預言即將應驗,因而提早準備?

  本篤十六世這麼匆忙宣佈退位,絕對值得留意!


~~~~~~~~~~~~~~~~~~~~~~~~~~~~~~~~~~~~


補充資料


甚麼是七山圍繞之城?

  梵蒂岡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為天主教會的中央政府以及聖座所在。作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岡也是全球面積最小、人口少的國家。

  羅馬城,為古帝國的發祥地市中心面積有 1200 多平方公里。 根據羅馬神話,的建城日距今已有 2700 多年的歷史,是在公元前 753 4 21 日,由一對被母狼餵哺養大的雙胞胎:羅穆盧斯( RomulusRomulus Romulus )和瑞摩斯( RemusRemusRemus )建立的。

  最初建在景色秀麗的七座山丘之上,因此稱為「城」。這七座山分別名為:
卡比托利歐山
阿旺蒂娜山
帕拉蒂尼山
西蓮山
埃斯奎利諾山
維米納爾山
喬溫盧山

Capitoline Hill
Aventine Hill
Palatine Hill
Caelian Hill
Esquiline Hill
Viminal Hill
Quirinal Hill




影片播放日期:110116

2013年2月9日星期六

英擬裝「黑盒」 監控facebook、twitter 有絕對的需要?

英擬裝「黑盒」  監控facebooktwitter   2013-02-08

  英國情報機構為對付恐怖主義及嚴重罪行,計劃為手機網絡及網絡供應商,裝設類似黑盒的監視工具,全面監控 facebooktwitterSkype等網上活動。國會文件透露,「黑盒」使用「深度封包檢查」(DPI)技術,容許執法部門取得國民幾乎所有網上活動資料,包括Skype的談話內容。

  DPI技術過去引起廣泛爭議。寬頻網絡供應商、固網電話或手機公司表示憂慮,認為若要提取資料,必先確立法律基礎。按英法例,若第三方開啟電郵查閱內容,須先獲得法庭手令。


~~~~~~~~~~~~~~~~~~~~~~~~~~~~~~~~~~~~

 

  為甚麼需要監控facebooktwitterSkype等網上活動?為甚麼要為手機網絡及網絡供應商,裝設類似黑盒的監視工具?稱為自由的西方國家需要監控人民言論?

  11年英國曾發生暴亂、騷亂,英國政府認為是由facebooktwitterSkype等推波助瀾下使事件加劇惡化,並致失控程度。因此至少有兩名青年被控透過社交網站Facebook煽動暴亂,判入獄4年。(見考資料1)

  經過這次事件,再加上「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起義行動中,社交網路扮演着重的角色,使人知道網絡上的散播能力遠超想像,但這是否表明網絡上的言論就是一面倒的煽動又極不精確的訊息?

  資訊自由流通有其正面用途,例如可被用來行惡。(見考資料2)這只是新的科技,帶來了新難題。為甚麼?因為從過去二、三十年裏,主流媒體已經主宰報導新聞、評論的方向,人民會隨媒體的報導方式,來選擇對事件的看法。於是,影子政府便可以先「製造問題」,再由主流媒體為人民「演繹問題」,及後再為人「提供答案」(Action、Reaction、Solution)。這都是他們的技倆,如果不相信,過去已有文章指出兵攻打伊拉克和利比亞是有其他目的,詳見:《美英在對伊戰爭所用武器致當地畸形兒增多 2012-10-15》、《利亞即將動用化武? 還是西方輿論戰》。

  Facebook、twitter及Skype等的出現,削弱了傳媒的主導性,所以這次英國政府提出計劃為手機網絡及網絡供應商,裝設類似黑盒的監視工具,是為影子政府提供一個容易監控的平台?使事實的真相能輕易於萌芽時期完全扼殺?


~~~~~~~~~~~~~~~~~~~~~~~~~~~~~~~~~~~~


參考資料:

1. 英兩青年facebook煽動暴亂入獄4   2011-08-17

  英國騷亂事件,兩名青年被控透過社交網站Facebook煽動暴亂,判入獄4年。

  兩人分別20歲及22歲,他們分別在facebook,煽動英格蘭西北部家鄉的民眾參與騷亂,被警方拘捕,法院判兩人入獄。

  警方說,裁決能夠向利用科技煽動犯罪的人,發出明確訊息,會受到法律制裁。

  首相卡梅倫早前提出在騷亂期間,關閉社交網站,被批評打擊言論自由。


~~~~~~~~~~~~~~~~~~~~~~~~~~~~~~~~~~~~


2. 英暴動 不能太怪推特黑苺機   2011/08/12

  英國官員表示,英格蘭各地爆發連日暴動,協助暴民組織同夥的黑莓機即時通、臉書與推特等社交網路,招致愈來愈猛烈的抨擊。不過專家表示,多數批評並不適切。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報導,倫敦都會區警察局(Metropolitan Police)副助理局長卡瓦納(Steve Kavanagh)指出,「十分煽動又極不精確」的推特推文,是造成失序的關鍵因素。

  英國首相卡麥隆今天也發表個人看法。卡麥隆在國會緊急會議中向英國議員表示:「目睹這些恐怖行動的每個人,都會因為社交媒體如何發揮動員能力而大感震驚。資訊自由流通有其正面用途,但也可被用來行惡。當人們利用社交網路從事暴力行為時,我們就該制止。」

  某些案例的狀況是,英國不滿分子要求有所行動的方式遊走在激進與煽動之間的模糊地帶。在英國托登罕(Tottenham)居民杜甘(Mark Duggan)遭警方擊斃後,部分支持者在臉書上開了一個祈禱網頁。這個網頁很快就吸引了超過7500名粉絲,上頭並出現幾則要求人們分享暴動影片的可疑評論。

  不過其他發文就明顯越界。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17日在黑莓機即時通(BlackberryMessenger)上流通的典型訊息,要求「倫敦各地的每一個人」到某些地區集會,然後開始對牛津街(Oxfordstreet)的商家大搞破壞。

  倫敦英國國會議事錄學會(Hansard Society)數位民主主任威廉森(Andy Williamson)寫道:「絕對有某些證據顯示,行動通訊被用來組織暴力活動。但要瞭解真相,你必須認知到這是場突發性的民眾起義。」威廉森曾研究「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起義行動中社交網路扮演的角色。

  威廉森在接受電子郵件訪問時指出:「英國發生暴動,你不能怪罪社交媒體,也不該說社交網絡改變了暴亂的本質。這種媒介或許協助散播信息,但證據顯示它們只是工具……這些孩子們平常就會使用社交網路,這個時候當然也不例外。如果要將錯怪到社交網路頭上,那麼全天放送的電視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網路通訊研究員恩德伍德(Patrick Underwood)在接受電郵訪問時寫道:「基本上,有些人使用臉書或推特等工具進行聯繫,並且說『嘿,這是我們的社區,讓我們一起出手制止吧。』過去發生暴動時,我們也曾見過類似反應,只是這項新科技的確帶來了一些新難題。」


~~~~~~~~~~~~~~~~~~~~~~~~~~~~~~~~~~~~


3. Twitter CEO:決不會向英國當局洩漏用戶身份   2011-10-19

  據國外媒體報導,微博網站Twitter CEO迪克-卡斯特羅(Dick Costolo)表示支持該公司的決定,不會在英國暴亂中暫停Twitter服務或者向英國當局洩漏用戶的身份。

  卡斯特羅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年度Web 2.0峰會上發表了演講,他在談到有必要讓Twitter成為一個確保言論自由的平台時,特別提到了英國暴亂活動。「我們的一個核心價值就是尊重和保護用戶的聲音。」他說,「在英國倫敦的暴亂活動中,Twitter上發佈的大多數消息都是有關化解危機,而不是煽動暴亂的信息。」

  在英國暴亂中,TwitterFacebook和黑莓的服務被不法分子用來組織和煽動暴亂活動。後來,英國內政大臣特雷莎-梅(Theresa May)召見了這幾家公司的高管。人們原以為英國政府會臨時關閉這些數字網絡。

  但是,卡斯特羅披露稱,在這樣的會議中,該公司並沒有參與關閉這些網絡的談話,相反,它告訴英國政府官員,Twitter上圍繞熱門話題,例如英國暴亂,發佈的大多數消息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煽動更多的暴力活動。他強調,言論自由是Twitter的核心價值觀念,他還援引了該公司總法律顧問的話稱,「我們是言論自由黨的言論自由派。」

  上週,Facebook歐洲分公司副總裁喬安娜-希爾茨(Joanna Shields)已排除了英國政府關閉這個全球最大社交網絡的可能性。在一次數字會議上,當被問及英國首相卡梅倫是否會關閉Facebook時,希爾茨說,「我認為,這種事情將不會發生。」有記者問希爾茨,當數字網絡被用作犯罪目的時,政府是否有權關閉或控制它。對此,希爾茨拒絕予以回答。但是,她確實說過,Facebook與英國政府的關係「非常親密」,如果有人試圖通過他們的Facebook頁面製造麻煩或煽動群眾,「他們就有可能會被逮捕。」

  卡斯特羅稱,Twitter將會一如既往地盡力提醒其用戶,政府正在強行索要他們的信息,以便讓他們有機會抗議這樣的政府命令。但是,他說政府要求用戶信息的命令「很棘手」,很難處理,因為政府的其中一個條件是要求Twitter對於這種要求保密。

  卡斯特羅提到了一個最新的案例,在這個案例中,美國政府要求Twitter披露與維基解密網站洩密事件有關的四個賬戶的IP地址和用戶信息。「我們主動向政府爭取權利,讓這四個用戶知道政府正在索要他們的信息,從而讓他們有機會提出抗議。」他解釋說,「我們給這些用戶提供了抗議政府要求的機會,我想他們中的很多人還在抗議政府的不合理要求。這就是我們在類似的案件中的做法。」

  在英國暴亂中,英國首相卡梅倫說,政府「正在與警察、情報部門和行業進行合作,探討阻止人們通過這些網站和服務交流的做法是否恰當。」英國倫敦警察局代理專員蒂姆-戈德溫(Tim Godwin)對下院議員說,警察已考慮在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採取這樣的行動,但是最後發現「這樣做的合法性非常可疑。」上週,英國外交大臣威廉姆-海格 (William Hague)公開發言反對審查FacebookTwitter,儘管卡梅倫和警察局的興趣在於探討在動亂時期控制社交網絡的好處。在Twitter上交流時,海格發佈消息稱,「不,我並不認為我們應該審查Facebook和社交媒體。」他說,他支持「人們在互聯網上有言論表達的自由」這種觀點。

  此外,卡斯特羅還宣佈,Twitter現在每個月擁有1億個活躍用戶,每天發佈的消息數量將近2.5億條。該公司的估值現在已達到了80億美元,融資金額達到了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