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顯示包含「陰謀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陰謀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2月2日星期二

「佔中」事件(Occupy Central)或稱雨傘革命(Umbrella Movement or Umbrella Revolution)使香港成為另一個烏克蘭?

  陰謀論未必能解釋每一件事件的出現原因,但若從細微處的蛛絲馬跡中找到巧合或者是相似地方,以順藤摸瓜的方式追查,或者可以找到幕後操縱者正以相同的方式製造另一個使人入局的陷阱。

  現時香港「佔中」事件(Occupy Central)或稱雨傘革命(Umbrella Movement or Umbrella Revolution)佔中和反佔中陣營,是分別以黃色和藍色作代表顏色。黃色為佔中陣營,而藍色則為反佔中陣營。 


  這兩種主要的顏色,恰巧與烏克蘭的國旗完全相同。


  有甚麼啟示?若查看烏克蘭近十多年來的歷史,便可發現該國已經歷了數次親西方(美國與歐洲)與親俄羅斯的政權更替,並且西方國家花上數十億美元於烏克蘭推廣民主,從示威、不合作運動開始,到警方與示威者嚴重衝突,發動政變、顏色革命。當政府被示威者推翻後,政府的支持者亦靜候時機,發動另一次顏色革命。(註1


  每次運動人民只是高舉及強調「民主」、「自由」的重要性,可惜從來沒有人們知道如何以正確方式取得「民主」及「自由」。而幕後操縱者刻意誤導人民用錯誤的方式去追尋「民主」,結果他們永遠也不會得到民主,反而犧牲了所有。


  若近期於香港發生的事件來看,香港的發展是趨向烏克蘭的局勢嗎?

   是巧合?還是這雙方的代表顏色都是由幕後同一夥人設計?


  若是真的,那以下的十個步驟必定會按程序出現,到時香港必如另一個烏克蘭,失去所有國際地位。



  今時今日烏克蘭的窘境,已教人慘不忍睹;當地不同勢力團體表面看來是為國家的未來着想,而明眼人會看到是西方國與俄羅斯的爭奪戰

  這個歷史正在香港重演,香港不久的將來會是另一個烏克蘭嗎?

  可留意片段中的 0:38:04 - 0:54:17,或直接按以下連結觀看 http://youtu.be/eTmgJeFP1O4?t=38m4s,定會得着啟發



香港因著佔中事件,正步向如烏克蘭一樣的境地


2014年11月26日星期三

美弗格森市(Ferguson)警殺黑人,殺人警脫罪。 是種族主義(racism)?不!其背後目的,比種族暴亂更大!

上圖:大陪審團決定不起訴槍殺黑人青年布朗(Michael Brown)()的白人警察威爾森(Darren Wilson)()

  於 201489日密蘇里州(Missouri)弗格森槍擊(Ferguson)事件,是由於白人警察向無寸鐵的黑人青年,以處決式連開至少 6槍槍殺後引起的。因而挑起了種族衝突,其後更引發大規模示威。示威持續多日,甚至蔓延至全美國多個城市。


  美國大陪審團在本港時間( 1125日周二)早上 10時召開記者會,宣布不起訴槍殺密蘇里州弗格森市 18歲黑人青年布朗的白人警察威爾森後,引發數以百計的弗格森民眾不滿,有人放火燒警車、亦有人趁機搶掠商店;警方要施放催淚彈及胡椒噴霧驅散人群。

  另在首都華盛頓、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及奧克蘭等大城市,民眾舉行和平示威,抗議大陪審團的決定。

  總統奧巴馬在白宮舉行記者會,呼籲弗格森民眾接受裁決,保持克制。布朗家人對大陪審團的裁決,極度失望,但呼籲民眾保持冷靜,希望他們透過正面的渠道表達不滿。

Clashes erupt in Ferguson


Ferguson Fury: Clashes erupt in NYC following grand jury verdict



~~~~~~~~~~~~~~~~~~~~~~~~~~~~~~


    這單單只是種族主義(racism)?不!是種族暴亂?也不是!是更可怕的陰謀!這絕對是一個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的部署。

 

首先,藉種族主義(racism)及種族衝突發生。
之後,美國人民會看到很多早已被計劃了的國內恐怖主義(domestic terrorism)。
接着,僱傭兵將會出現,並且開始把問題嫁禍平民和屠殺人民。

  個部署,自 201489日起,美白人警方槍殺無寸鐵的非裔美國大學生麥可.布朗(Michael Brown),因而引發大規模的暴動事件。

  這沒完沒了的示威已持續多月,至 1124日晚大陪審團裁定由於證據不足,不會起訴涉案警員。黑人社區隨即爆發騷亂,示威民眾焚燒警車、建築物,趁火打劫,市內傳出數百下槍聲,須實施航空管制,逾 80被捕。怒火蔓延各地,民眾抗議警察濫權及反種族歧視,紐約民眾更佔領了 3條大橋,掀起全美新一輪示威浪潮。


  這次裁決,目的是加劇美國人民的族仇恨,繼而引更大的暴亂。使美國本土出現更大的內亂時,這種失控的混亂情勢警方未有足夠能力處理時,便可交由軍方接手管理,或可稱為「軍法統治」。

  在開始「軍法統治」那時候,不會稱為「軍法統治」。雖然形式上是軍法統治,但只會被稱為「危急警察接管」(Emergency Police Force)。是軍隊進城後,將市民交由警察接管。

   何謂「危急警察接管」?雖然看似很新穎,但很簡單,是將軍部的武器,包括裝甲車、催淚彈戰鬥裝備、突擊步槍和對付暴徒的特別武器交予警方,方便警方以軍隊的武器鎮壓暴亂。

  現今的局勢由種族歧視的紛爭變為暴動,由暴動演變為內戰,若演變下去,將會是由內戰變為整個美國要執行軍法統治。

  只要有社區受襲事件讓官方認是恐怖襲擊,這個罪名會輕易歸咎於美國本土的恐怖份子。哪些是美國本土的恐怖份子?首先就是「宗教狂熱者」。

  誰會是「宗教狂熱者」?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al-Sham,簡稱ISIS)成員?會,但最終是指責美國國內合法收藏槍械的平民。

  只消幾個偽旗行動(False Flag Attack,或借刀殺人),便可將責任推給要消滅的目標群眾。

  這個進程(agenda)不是在開始階段,已經到了更嚴重的暴亂程度。距離下一步有多遠?

















2013年11月7日星期四

奧巴馬吹噓自己「擅長殺人」!不錯,是擅長使用無人機殺人!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作家馬克.霍爾珀林(Mark Halperin)和約翰.海勒曼(John Heilemann)合寫的新書《競選背後:遊戲改變 2012》(《Double Down: Game Change 2012》)定於 5日出版,書的主要內容是有關美國 2012年總統大選的內幕。書中曝出,奧巴馬(Barack Obama)在談及使用無人機時曾吹噓:「我很擅長殺人!」(I am really good at killing people

上圖:《競選背後:遊戲改變 2012》(《Double Down: Game Change 2012》)

  書中描述,2011年開始,奧巴馬常會在一個黃色便簽紙上寫下他的政績。當年 9月 30,「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重要頭目奧拉基被美國無人機炸死。奧巴馬便在這個便箋紙上記錄下這個政績,他將寫好便箋紙遞給助手,然後對助手說:「原來我很擅長殺人。從來沒想過這會是我的一個強項。」

  奧巴馬「擅長殺人」的爭議性言論重燃外界對美國無人機政策的批評。奧巴馬是 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據調查,奧巴馬上任以來,他下令 326次無人機空襲行動。自從 2004年以來,美國中情局無人機襲擊已經導致 2500人到 3600人死亡,其中包括 950名平民

上圖:無人機

  奧巴馬為使用無人機辯護稱,這是阻止偏遠地區恐怖分子對平民發動攻擊的必要措施。

  目前,奧巴馬政府還未對所謂的「吹噓事件」做出回應。但奧巴馬的顧問丹.普費菲(Dan Pfeiffer4日表示:「我還沒跟總統談過這本書,我沒看過這本書,他也沒有,不過他痛恨爆料。


《華盛頓郵報》
Obama brag, in new book: I’m ‘really good at killing people’ with drones
November 4, 2013

President Obama was overheard bragging to administration aides about his ability to kill people with drones, a new book about the 2012 campaign season that’s due for release on Tuesday claimed.

The president’s specific words: I’m “really good at killing people,” authors Mark Halperin and John Heilemann write in “Double Down: Game Change 2012,” The Daily Mail reported. They get their claim from a Washington Post report that buries the statement as a brief anecdote in an article, in which the president is described as speaking to aides about the drone program and then making the claim.

...


參考資料:
奧巴馬吹噓自己「擅長殺人」   2013-11-05

奧巴馬吹噓「擅長殺人」

新書曝奧巴馬曾向助手吹噓:我很擅長殺人   2013-11-04


~~~~~~~~~~~~~~~~~~~~~~~~~~~~~~~~~


  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2009年上任之初就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卻在自上任後根據倫敦為基地的新聞調查局(BIJ)估計,曾下令授權多達 326次無人機空襲行動!

  而自從 2004年以來,美國中情局無人機襲擊已經導致 2500人到 3600人死亡,其中包括950名平民,但另有資料指 8成以上都是無辜平民。

  過去本網誌曾找到資料(詳見文章:《美准無人機先殺註1),指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披露一份美國司法部密件,聲稱准許派無人機擊殺可能威脅美國的「可疑」美國公民。只要美國政府相信,身為蓋達等組織高層的美國公民,牽涉可能對美國構成迫切威脅的活動,並且「無證據顯示有關人士已宣布退出或放棄活動」,總統便有權在「毋須明確證據證明他正參與危及美國人民利益的襲擊計劃」下,命令無人機將其擊殺。

  總括來說,毋須明確證據證明下,總統便可以下令攻擊涉嫌發動襲擊的公民。這是軍法統治的先兆嗎?

  再細想,自 2004年起美國數任總統認可或授權美國中情局利用無人機,襲擊懷疑是恐怖分子的人士。從這點來看,無論哪個總統在任,政府均是按照指定的時間表來完成它獨特的使命。是背後的影子政府的詭異計劃?

  更可怕的,是聖經已指明美國在世界末日時會執行的陰謀,詳細可參考以下文章。









http://finalcall2012.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13.html


~~~~~~~~~~~~~~~~~~~~~~~~~~~~~~~~~


註1


其他與無人機相關文章:




  
Video
CIA demands drones despite 80% civilian death rate

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敘利亞動用化學武器事件,為何演變成西方國家與俄羅斯角力的平台,其背後目的是甚麼?

  西方國家指控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武,至今已一段時間。俄羅斯經常力排眾議支持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原因何在?過去的文章多以軍事分析為主,今篇試以另一角度分析其中的緣由,和西方國家的陰謀。

化武襲擊平民

  在 2013821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東部郊區發生化武襲擊事件。遇難者基本是在晚間睡覺時死亡的,他們身上基本上沒有任何傷痕,癥狀包括:昏迷、鼻嘴湧出白沫、瞳孔收縮、呼吸困難等。

   事件最早由敘利亞反對派披露,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表示:至少有 322人死亡,其中包括 46名反對派士兵,其餘還包括許多兒童在內的平民;地方協調委員會表示:有 1,300多人遇難,反對派自由敘利亞軍聲稱:多達 1,700多人被害。

  而美國情報部門聲稱:攔截到敘利亞高官談及化學武器的通訊記錄,美國政府認定,包括 426名兒童在內的 1,429人遇害,美方還聲稱:掌握搭載化學武器的火箭彈發射和降落的時間與地點。


  在事件發生以後,絕大多數主流傳媒均以美國官方提供的資訊,一面倒地將責任歸咎於敘利亞政府。緃然未有實質的證據證明是敘利亞政府所為,但卻指出反對派並沒有擁有化學武器,甚至沒有使用的能力。

  這是真相嗎?關於這方面的報導,已在本網誌的文章《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生的化學攻擊,真兇是政府軍,還是反對派部隊?還是......》詳細分析,並提出五個疑點,質疑西方國家的指控是否合理。(註1

  能找出誰使用了化武嗎?不能!但是一定要從當中找出傳媒的技倆,更需要看清背後的陰謀。



西方國家與俄羅斯角力

  大家或許會奇怪,為何敘利亞的內戰問題,會成為西方國家與俄羅斯角力的平台。

  一般認為,俄羅斯在敘利亞有海軍軍事基地,俄羅斯海軍可以直接由敘利亞出發,派軍進入地中海地區,所以俄羅斯為保障自身的軍事利益,會盡力維護敘利亞現政府,但這就是全部的真相嗎?


上圖:綠色圈內為親西方的地中海地區國家;紅色圈是伊朗和敘利亞,均是美國極力染指軍事力量的目標。

俄羅斯在歐洲的主要經濟收入--天然氣

  俄羅斯西伯利亞天然氣田,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田,蘊藏量達到 182千億立方米。多年以來,歐洲國家都是倚賴擁有大量天然氣蘊藏量的俄羅斯獨家供應「天然氣」,所以為歐洲地區供應天然氣,是俄羅斯重要的經濟命脈。


  那麼,與敘利亞有甚麼關連?

新天然氣輸送管--途經敘利亞

  中東的利比亞和卡達(卡塔爾)都是擁有蘊藏極大量天然氣的國家。如果要把利比亞的天然氣輸往歐洲,就要由南至北途經利比亞、埃及、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和土耳其。如果卡達(卡塔爾)要輸送天然氣到歐洲,則要由東至西途經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

    從上圖可見,無論是任何一條的天然氣管道都需要途經敘利亞,才能把天然氣輸往歐洲。

  然而,現今天然氣管途經的國家,只有敘利亞不屬於親美國的政權。另外,是次敘利亞內戰的三個主要城市,包括大馬士革,都是天然氣管道的必經地帶,但由於敘利亞政府一直不是美國的傀儡,相反一直為俄羅斯所支持,所以敘利亞政府並不會同意由美國公司所建造的天然氣管途經敘利亞。


  試想像,若敘利亞由親西方的反對派上台,勢必成為美國的傀儡政權,到時必會同意建造新的天然氣輸送管。此舉,可讓美國石油公司所控制的中東天然氣市場與俄羅斯競爭,更會直接打擊俄羅斯的經濟,甚至可能出現經濟崩潰,讓美國成為全球唯一強國。

  看來,以這個角度分析敘利亞化武事件,比以軍事方向更合理

敘利亞與聖經預言

  若美國和西方國家以打擊使用化武的政府軍為名,對敘利亞發動全面的戰爭,與《聖經》有何關連?

  在《以賽亞書》 17章  13節預言有一天「大馬色」(即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會被廢棄,不再為城,變作亂堆,而經文中的亞蘭,也即今日的敘利亞。

以賽亞書 171 - 3節:
「論大馬色的默示:看哪,大馬色(大馬士革)已被廢棄,不再為城,必變作亂堆。亞羅珥的城邑已被撇棄,必成為牧羊之處;羊在那裡躺臥,無人驚嚇。以法蓮不再有保障;大馬色(大馬士革)不再有國權;亞蘭(敘利亞)所剩下的必像以色列人的榮耀消滅一樣。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歷史上,大馬士革雖然曾被敵人攻陷,但現今已經被重建,甚至成為首都,所以以上的經文還未真正在歷史上應驗。

  但如果該段經文即將應驗,則《以賽亞書》第 17章接下來的經文會提到,當大馬士革變作亂堆的日子,就是代表主耶穌即將再來到地上,人的眼目可以看見救主的日子了。

以賽亞書 174 - 7節:
「到那日,雅各的榮耀必至枵薄;他肥胖的身體必漸瘦弱。就必像收割的人收斂禾稼,用手割取穗子,又像人在利乏音谷拾取遺落的穗子。其間所剩下的不多,好像人打橄欖樹,在儘上的枝梢上只剩兩三個果子;在多果樹的旁枝上,只剩四五個果子。這是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的。當那日,人必仰望造他們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

  如此看來,離這個日子不會太遠


註1

敘利亞政府及反對派 互指使用化武攻擊   2013825


參考文章:
敘利亞局勢背後的石油推手   2013.09.25

敘利亞危機背後:美俄為石油天然氣而斗   2013-09-12

敘利亞危局背後的經濟博弈   20130831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08-31/5229258.shtml


其他相關文章:





http://finalcall2012.blogspot.com/2013/08/blog-post.html 

2013年8月8日星期四

為甚麼說《啟示錄》記載的「大淫婦」就是現今的美國? (四)成為巴比倫 -- 入侵伊拉克(上)為兩次波斯灣戰爭編造的謊言


  藉軍事、金融手段,使全球財富轉移至美國。難怪現今國際間的經濟活動,都是以美元為主要貿易結算單位。由此來看,美國就是要滿足《啟示錄》第 18 章的經文,即世上的商人都是與她進行貿易。

啟示錄 18 3節:
「因為列國都被他邪淫大怒的酒傾倒了。地上的君王與他行淫;地上的客商因他奢華太過就發了財。」

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今次嘗試以另一個角度,研究自 1990 年代起美國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主要有兩次,分別是 1991 年起與多國部隊的「沙漠風暴」,及 2003 年指稱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出兵攻打她,這便是第二次波斯灣戰爭。

  軍事上行動,一切要由 1990 年說起。

「沙漠風暴」

  1990年  8月 2(當地時間凌晨2時)伊拉克軍隊於入侵科威特。當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時,無可避免地與海灣周邊地區存在巨大戰略利益關係。而當時由美國總統老布殊倡議謀求建立「新世界秩序」(或稱國際新秩序,New World Order)的美國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加上海灣地區一直是美國和西方的生命線(美國進口石油的 20%、西歐的 35%、日本的 70%均來自海灣),為了控制海灣的石油資源,從經濟和軍事上打垮伊拉克,維持中東地區的穩定和勢力均衡,並顯示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重新確立美國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國便打着「維護正義」和「解放科威特」的旗號,迅速出兵。

  當時,為了讓美國國民同意出兵「維護正義」,美國政府卻運用讓人意想不到的技倆 -- 以一名自稱是護士的女孩作供,聲稱親眼看見伊拉克的軍人進去孤兒院和醫院殺害小孩子。甚至,當時美國總統老布殊在此見證會播出後,十次引用她的見證,來說服國會和人民支持出兵伊拉克,「解放科威特」。

Faked Kuwaiti girl testimony


  當主流傳媒廣泛報導,同時又得到國民同意後,結果於 1991年 1月 16美國東部時間 19時,美國總統老布殊於宣佈:美國向伊拉克發起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行動。


  原來事實的真相卻是另有文章,這名作供的女孩其實是當年科威特駐美國大使的女兒,並曾在一所名為 Hill & Knowlton 公關電影公司受訓。而在見證會後,亦證實此假見證正由此公關電影公司安排製作。


  這個女孩子的真名是 Arden Wohl,從照片中可看到這兩個女士是一模一樣,證實是同一個人。而 Arden Wohl 的母親就是 Denise WholDenise Whol 的姐姐是 Vicki GreenbergVicki Greenberg 的丈夫就是 Michael Greenberg,而 Michael Greenberg 就是 AIG 前主席和 CEO Maurice Greenberg。而 AIG 就是現今全球最大的保險企業,而亦是影響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大家族之一。

  看後,你會否覺得美國的影子政府是為達到自己的目的,選擇用主流傳媒為你解讀事件,並為你提供預他們早已訂下的解決方案?


  回看伊拉克那方,按伊拉克 2001 年的統計,自1990 年以來,聯合國施行的經濟制裁已導致 135 萬伊拉克人喪生,其中大多數是兒童。而當時美國核物理學家道格拉斯統計,美英兩國在海灣戰爭中共向伊拉克投下了 394 萬枚、總計 300 多噸的貧鈾彈,摧毀了上千輛伊拉克坦克,造成了嚴重的放射性污染。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兒童醫院出生的嬰兒患白血病、癌症和先天性畸形的比例,比海灣戰爭前增加了 4.6 倍。

2003年攻入伊拉克的原因:擁有大殺傷力武器

  1991 年的「沙漠風暴」原來為下一場戰爭埋下了伏筆。

  約十年之後,美國於 2001 年受到「911 恐怖襲擊」事件,美國總統小布殊宣佈向美國政府認為的「恐怖主義」宣戰,並將伊拉克等多個國家列入「邪惡軸心國」(Axis of Evil)。

  其後,美國、英國等國家指責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以此作為開戰的重要理由。2003年 3月 20日,英美兩國正式進攻伊拉克,進兵理由是伊拉克總統侯賽因擁有巨大殺傷力武器,而當戰爭結束後,英美兩國最後卻低調地承認,在伊拉克其實找不到任何巨大殺傷力的武器。

  又於 2006年 12月 30日,在美國勢力控制下的伊拉克政府,在沒有公開審訊的情況下,判處伊拉克前總統侯賽因死刑,即時問吊。


  到底找到了「大殺傷力武器」沒有?由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殊回答吧!


Bush Press Conference

  片斷中小布殊回答記者的提問:「主要攻入伊拉克的原因:當時,我們以為他有大殺傷力武器,但後來發現沒有。可是他有能力去製造大殺傷武器。」

  從片斷中可見,當時美國總統小布殊聲稱,伊拉克擁有殺傷力強大的生化武器,所以必須立即剷除伊拉克政權,但事後卻公開承認在伊拉克找不到具殺傷力的生化武器。

  但從過去的文章,找到以下資料(註1):據俄羅斯 RT電視台 10月 14日報道,美國密歇根大學學者莫扎甘.薩瓦別斯法哈尼(Mozhgan Savabieasfahani)在《環境污染與毒物學通報》上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稱,美英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武器導致伊拉克畸形兒增多,包括心臟缺陷、大腦功能障礙、四肢畸形等。

  原因是美英軍隊使用的武器彈藥中含有有毒的鉛和汞!

  入侵的英美軍隊卻係使用有毒,和含放射物的武器,到底哪個才是擁有「大殺傷力武器」?

  這樣我們要思想,美國花了龐大的軍費、出動大量軍隊,卻又找不到任何「大殺傷力武器」目的何在?

  就第二次攻打伊拉克,就是只有英美和主流傳媒的看法?到底是為了正義?為了石油?還是藉故推翻暴政,建立親西方的政權?

  世人看到的結果卻是:兩次攻打伊拉克的開戰理由,看來相當充分又冠冕堂皇既能除滅美國眼中的回教政權,又能扶植親西方的政府,利益自然歸於西方國家

  但事件就是這麼?絕不是那樣簡單!誰會想到美國有更大的陰謀?是為正義?石油?推翻暴政?以上全都不是!

  更要留意,由 2003年 3月進攻伊拉克,至 2011年 12月 18最後一批美軍撤出。這 8年內,美國部隊在伊拉克境內建立了甚麼?那是需要查考的!是更大的陰謀?

  那更大的陰謀是甚麼?下篇續!


註1


同類文章:








http://finalcall2012.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13.html

2013年7月20日星期六

新公佈的波士頓爆炸案疑犯被捕時相片,疑犯頸部未見有明顯傷口,新疑點!

美國波士頓爆炸案嫌犯被捕時狼狽照片被公佈      2013-07-19

同類報導:

New pictures of Dzhokhar Tsarnaev’s capture released in response to Rolling Stone cover

Dzhokhar Tsarnaev: dramatic new pictures of Boston suspect's capture


  8月即將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國《滾石》雜誌選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疑犯焦哈爾作為封面人物,遭輿論猛烈抨擊。目前已經有商戶表示拒絕出售此期雜誌,波士頓市長及警方也均對雜誌選用「恐怖分子」做封面表達不滿。焦哈爾被逮捕時滿頭鮮血的照片也被公佈

  據報導,刊登在《滾石》雜誌封面的焦哈爾頭髮蜷曲,留著山羊鬍,眼神慵懶地直視鏡頭。封面以「放炸彈的人」(bomber)稱呼焦哈爾,寫道「為何前途光明的青年背離家庭,墮入激進的伊斯蘭教團體,成為魔鬼」。

上圖:最新一期美國《滾石》雜誌以焦哈爾當封面人物,引起不滿。(美聯社圖片)

  這張封面照是焦哈爾上載至社交網站的頭像,《紐約時報》也曾將它放在頭版。《滾石》12頁的報導中披露了一些新資訊,包括有中學同學稱,焦哈爾相信恐怖襲擊是正當行為。

  《滾石》此舉遭到美國輿論猛烈批評。有波士頓爆炸案生還者批評雜誌品味低下,網民則直斥報導渲染恐怖主義,以後會罷買《滾石》。

  此外,部分商舖已經表態,不會出售這一期的雜誌。波士頓市長梅尼諾也抗議雜誌以像介紹名人一樣介紹恐怖分子,稱此舉「可恥」。

  同時,美國警方也不滿《滾石》雜誌美化焦哈爾形象的行為,於18日特別公佈焦哈爾遭逮捕時身上鮮血淋漓的照片。

  馬薩諸塞州負責攝影的警察西恩.墨菲(Sean Murphy)公開的其中一張照片顯示,焦哈爾神情疲憊、衣著狼狽,額頭上的紅點顯示,他已被警方狙擊手鎖定。


 上圖:美國警方公佈焦哈爾被捕時滿臉鮮血的狼狽照片。焦哈爾額上的紅點表明,他已經被警方狙擊手鎖定。

  墨菲說,照片顯示了波士頓炸彈手的「真實面貌」,與《滾石》封面中頂著蓬鬆髮型、打著暈黃光線的形象截然不同。


~~~~~~~~~~~~~~~~~~~~~~~~~~~~~~~


  猶記得今年 4月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造成3182傷,疑犯焦哈爾(Dzhokhar Tsarnaev)被捕時,喉部受重傷,調查員懷疑他是吞槍自殺不遂。

  但今次發放疑遭犯逮捕時的照片,雖見身上鮮血淋漓,但未見他頸部有明顯傷痕。而當時的報導卻指他「頸後和腿部受了槍傷,舌頭受重創,不能說話」。註1

  究竟哪個報導才是真相?還是一個正不斷加入新情節的特別故事?

  無論是恐怖襲擊,或是更大的陰謀,畢竟真的有人命傷亡,也有救人英雄,可悲的是他們全都是背後陰謀的犧牲者。

  或者今次的情節根本是如電影「補鏡頭」的缺憾,使整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增添更多疑點!



註1

波士頓爆炸案後續 「二號」嫌犯喉部重傷筆答受審

喉部重傷 情況嚴重 狂徒疑吞槍自殺不遂


其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