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顯示包含「南極」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南極」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2月16日星期二

極地漩渦與地球磁場 真的影響天氣嗎? (四)地球磁場減弱與南北極的冰層增加有關連?(上)南極海冰

  上一篇文章《極地漩渦與地球磁場 真的影響天氣嗎? (三)天氣要從立體的角度去觀看》中,談到一個嶄新的觀測天氣方式,那就是從立體的角度來觀測天氣,並將「地磁強度」和「極地渦旋」(Polar Vortex)成為評估之列。

 

  如果地球某一區域的「磁場」正在減弱,換句話說即是「極地漩渦」正在崩潰,使原本被磁場承托着來自宇宙天氣的寒冷低溫「掉下來」,所以才會使很多地方的氣溫下降。

  若按照這個新觀點,或許會解釋了自去年起的北半球低溫事件。(註1)如果將地球磁場減弱現象與南北極的海面冰層面積併合一起衡量時,會有哪些新發現?

   那我們先重溫在今年( 2014年) 6月,由歐洲太空總署( European Space AgencyESA)的地磁探測衞星Swarm,探測全球多個地方的地球磁場,發現在過去 6個月有減弱迹象。其中西半球是「重災區」,例如大西洋等地的磁場明顯減弱。(註2

上圖:大西洋上的藍色反映地磁在減弱,而非洲東面的印度洋變成紅色,代表地磁加強。

  這則報導說指過去 6個月( 2014年上半年)裏,地球磁場有減弱迹象,而藍色反映地磁在減弱的地區包括整個南北美洲,也包括南北極。若我們從新聞中曾聽過北美地區被來自北極的「極地渦旋」侵襲,從理論角度來看,南極地區也會有相同現象,這才合理。

  對,這是合理猜測。可惜的是南極是沒有人居住,所以該區域的天氣資料相對比較難以獲取。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看「極地渦旋」對南極的影響 -- 那就是從南極海面冰層面積變化,來判斷地球磁場強與天氣變化。

南極的海面冰層變化

  若歐洲衛星探得南北美洲的地磁已經減弱,按照極地漩渦會導致地表溫度下降的推論,那麼南北極的海面冰層面積應該會增加。按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 2014107日發佈的資料提到「南極海冰達到新最大紀錄」(Antarctic Sea Ice Reaches New Record Maximum)(註3





上圖:根據國家冰雪數據中心在 2014年 9月 19日的數據,「南極海冰五天平均值範圍」首次突破自 1979年有紀錄以來的 20, 000, 000平方公里。紅線顯示從 1979年至 2014年的平均最大值。


On Sept. 19, 2014, the five-day average of Antarctic sea ice extent exceeded 20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79,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The red line shows the average maximum extent from 1979-2014.

  從上圖的資料,根據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指在今年 919日的數據,可發現當時正值春季的南極,它的「南極海冰」範圍突破自 1979年起有紀錄以來的 20, 000, 000平方公里。而且海冰增加的地區同時又是地球磁場減弱的位置,是巧合?

  雖然主流專家們均為全球暖化這「科學名詞」而辯護,但他們卻排除了眾多使海冰增加可能性。例如:南極洲四面環海,加上南半球的臭氧層比北半球的薄,是直接使海冰增加的因素......更何況要考慮磁場與天氣的關係,必定不會由這批專家的口中得到確認。

  要知道,今次資料是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佈,按它過往的不良紀錄,例如(註4):

  你或者需要對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誠信重新評估。

  下篇續。


註1

註2
Swarm reveals Earth’s changing magnetism
19 June 2014

註3
Antarctic Sea Ice Reaches New Record Maximum
October 7, 2014
Antarctic sea ice hits record levels as it reaches 20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for time time since records began in 1979
7 October 2014


註4






天文學家尋找Planet X
http://finalcall2012.blogspot.hk/2012/07/planet-x_09.html



同系列文章:




2014年11月20日星期四

極地漩渦與地球磁場 真的影響天氣嗎? (三)天氣要從立體的角度去觀看

  上一篇文章《極地漩渦與地球磁場 真的影響天氣嗎? (二)夏天飛雪 續篇》中,補充了北半球各地夏季下雪的資料,例如位於亞洲的內蒙古、新疆,歐洲的蘇格蘭,美國蒙大拿州、加拿大阿爾比省卡爾加里等地,均在今年 8 9月期間出現夏季降雪和受寒流突襲。

  回顧自 2014年初,國際新聞指「極地渦旋」襲美,使該區氣溫比南極和火星更寒冷!(註1),已使人注視「極地渦旋」對地球氣候的影響。

觀測天氣 要從立體的角度去觀看

  若換另一個方式來預測天氣,加入地磁的強度和「極地渦旋」成為評估之列,可能會發現現今的天氣應該是從立體的角度去觀看。


  首先,南北極磁場是最薄弱的,所以它產生了一個「下窄上闊」的漩渦(Vortex),這個漩渦的磁場能夠把大氣層外圍、接近宇宙的低溫和輻射推向外面。


  如果極地漩渦正在崩潰(或磁場減弱),這會導致外太空的低溫和大氣層最外圍的冷空氣可以進來,使很多地方的氣溫下降。


  假若這段時間內的磁場繼續減弱,大氣層最外圍的冷空氣便擴大了接觸面。情況就如冷空氣一直在地球高空處行走,但當地球沒有磁場,冷空氣便會「跌下來」。


  其實,所有來自宇宙天氣的寒冷,是被磁場承托着的。在中國,磁場尚有足夠的高度,便把這個溫度推上去。但當它在美國時便掉下來,會使這裡的雲變得很稀薄,在短時間便被凍結,由於美國的磁場較弱,引致由上而來的冷空氣向下流動,美國抵抗不了那些溫度,就會出現這問題了。


  所以便是自去年起「極地渦旋」侵襲美國的原因。

  如果按此推測,南北極的冰層應會產生變化?對!已經有資料,留待下一篇文章分析。

  下篇續。


註1
http://finalcall2012.blogspot.hk/2014/01/webbot.html

同系列文章:











2014年1月25日星期六

2014年初美國受「極地渦旋」(Polar Vortex)侵襲和各地出現的反常天氣與洋流有關嗎? (一)墨西哥灣洋流中斷了?!

  踏入  2014年初,美國遭遇近20年來最嚴寒天氣侵襲,一股來自北極的「極地渦旋」(Polar Vortex)奪去至少 21條性命( 1 8日止);部分地區最低溫料達 -51°C,皮膚暴露幾分鐘即會凍傷。(註1見:「極地渦旋」襲美,比南極和火星更寒冷!是應驗 Webbot 的預測嗎?

  世界各地的新聞均以美國經歷電影《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情節為主要。 


  美國的超級寒流是由「極地渦旋」(Polar Vortex)引致,然而專家們又指是氣候暖化導致!那樣才是真正原因?

  有留意近年的新聞時,我們又會發現近年的確多了反常天氣,如日本、中國、在夏季時出現異常高溫;冬季時候又出現暴雪、嚴寒現象,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影響天氣的因素可以很多,最基本調節溫度的方式就是洋流。


  從上圖可見,洋流(海洋輸送帶)是平衡和維持地球溫度的工具。如果洋流流動變得緩慢,則便會使該段流域的溫度出現異常,繼使該區域的高、低氣壓出現反常,隨之而來的便是氣候異常。

  如果這個推論是有可能的話,則沿着洋流流經的區域會出現氣候反常。當翻看近月的新聞時,會發現就是洋流流經的區域出現不尋常現象,試看下表:

201312 - 20141月各地異常天氣
反常天氣
出現時間
國家或地區
高溫
2014年 1
澳洲
適逢夏季,部分地區錄得 80年以來高溫,許多地區接近50°C,昆士蘭省西部城鎮伯茲維爾(Birdsville)在2日溫度達 48°C

澳洲昆士蘭省就因為持續高溫,造成大批的蝙蝠死亡,屍橫遍野。
氣象部門預測,中部地區將進一步上升至 54°C


20141
巴西
受熱浪悶燒,里約熱內盧氣溫 40.3°C,烈日曝晒下體感溫度高達 50°C

里約熱內盧國際機場由於正在整修,部分空調關閉,室內溫度超過 30°C,旅客身處蒸籠,苦不堪言。




嚴寒
20141

加拿大
受暴風雪波及,魁北克 1月 3日降至 -29°C,多倫多居民夜半被轟天巨響驚醒,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說這是「冰震」現象,因地下水結冰,體積膨脹,撐裂地面造成巨響,專家說:「有時你也能感覺地在震動,但這不是地震。」


201312
泰國北部地區
罕見寒流侵襲




罕見下雪
201312
埃及開羅 112年來首次下雪


201312
以色列(耶路撒冷)60年來最大一次降雪


201312
黎巴嫩


201312
敘利亞


201312
越南罕見下雪

新聞連結見註2

  現綜合以上反常天氣出的地區,和洋流輸送帶的位置,看看有甚麼發現。

   當對照出現氣候反常地區與洋流輸送帶時,便會發現冷暖洋流沒有發揮平衡海水溫的功用。使熱量在某些地區積聚,寒流在某些地區停留。

  如果這個推測成立的話,這便可解釋在 13年 12月由歐洲太空總署(ESA) 16日表示,北極海繼今年夏天浮冰面積回升後,10月浮冰體積與1年前相較大出 50%左右。極有可能是由於洋流沒有輸送溫暖的海水流往北大西洋,導致北極海的浮冰增多。

  此外,新聞不斷報導南極的冰川正加速融化,這又是否由於冷洋流不能以正常速度由北大西洋流回至南極,導致南極的冰川融化?

  如果美國近期出現的寒流,是否顯示海洋的熱量不能在大西洋北部的位置散發,維持該區域的溫度,從而使寒流襲擊美國和加拿大?

  既然極有可能是洋流導致近年出現極端天氣,那麼,哪一段的洋流出現流動減慢或中斷現象,使全世界氣候劇變?

  答案可能很簡單,就是在墨西哥灣的洋流出現嚴重問題!


  曾經有科學家發表有關的研究報告嗎?有,早在 2010年已經發表了,並且預測美國會出如電影《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情節,只是我們後知後覺罷。

  留待下一篇文章再作詳細介紹。


註1

註2
新聞連結
全球極端天氣肆虐 北美嚴寒 巴西、澳洲高溫酷熱
寒流侵襲泰國65府成低溫災區 1人死亡   2013-12-19
越南罕見下雪 8500小學生無學返   2013-12-17
百年一遇! 埃及開羅112年來首次下雪   20131215
  
其他參考文章: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極地渦旋」襲美,比南極和火星更寒冷!是應驗 Webbot 的預測嗎?

  美國遭遇近20年來最嚴寒天氣侵襲,「極地渦旋」(polar vortex)奪去至少 21條性命( 1月 8止);部分地區最低溫料達 -51°C,皮膚暴露幾分鐘即會凍傷。

  盡管極地渦旋一年常在,目前的情況卻十分特殊。美國國家氣象局指出,鑑於「若干相對罕見的天氣條件同時出現」,使北極渦旋異常深入南方。當局預測,寒流香港時間今晨( 1月 7)將會覆蓋墨西哥灣沿岸各州,以陽光與海灘聞名的佛羅里達州亦會陷入零度以下。


全國逾3500航班取消

  全美以中西部地區最凍,明尼蘇達州最低溫錄 -40°C,州內昨日已經停課;芝加哥在 -24°C下也不得不改變初衷,跟隨宣布停課;當地至底特律的大範圍地區積雪料達 15至 30厘米

  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O'Hare International)周日一半航班延誤;當日全美延誤航班數目超過 7,300班,逾 3,500航班取消。達美航空(Delta)一架客機在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降落時滑出跑道,幸無人受傷,惟機場還是需要關閉數小時。

  從西至東的北極寒流料明日進入大西洋開始消散,縱來去匆匆卻足以致命。氣象局預測寒流加上陣風,溫度最低可達「威脅生命安全」的 -51°C。預測準確的話將刷新美國今世紀的低溫紀錄,超越091月緬因州錄得的 -45°C


上圖:威斯康辛州格林灣河口周日結冰。

上圖: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機場的停車場,車輛鋪了厚厚積雪。



Polar Vortex Freezes Parts of U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lEkS_MuS8g&hd=1


~~~~~~~~~~~~~~~~~~~~~~~~~~~~~~


  「極地渦旋」是一股來自北極、逆時針方向旋轉的低氣壓環流系統,一般只會停留在加拿大,並抑制冷空氣南下,但當極地漩渦減弱,冷空氣就會離開北極南下。


  踏入 2014年美國隨即遇上來自北極的「極地渦旋」(polar vortex)侵襲,紐約中央公園最低氣溫跌至 -16°C,打破了當地1896年創下 -14.4°C低溫紀錄。氣候溫和的南方城市亞特蘭大出現 -14°C低溫,打破當地 44年來的低溫紀錄。明尼蘇達州的恩巴勒斯周二錄得 -37°C。蒙大拿州部分地區計算風速在內的風寒值更低至-53°C,比南極地區還要冷。

  根據火星探測車好奇號每日傳送的數據顯示,火星氣溫為 -25-31°C,換言之美國現時比火星表面還冰冷。

  在上月( 13年 12月)內,本來屬溫帶的地區如:泰國、越南、以色列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出現降雪現象(註1),這種反常現象並非如氣候專家所說的「氣候反常」,卻顯示北半球的氣候已出現反常現象。沒細心想的話,或許我們都被主流傳媒引導思考為「罕見但沒大不了的事件」!

  本網誌早已指這極可能是 Webbot (或 Web Bot)指地球的「極地漩渦」(Polar Vortex)將會崩潰,導致很多冷空氣影響北半球的天氣(註2)。



  你或許會發現主流新聞報導指美國正受「極地漩渦」侵襲,但本人卻指是「極地漩渦」已經減弱,並可能接近崩潰,讓來自外太空的冷空氣可以進來,使很多地方立刻結冰,或氣溫下降。

  描述可以不同,現象卻會相似。

  美國今時今日的景況,絕對是一個實在的證據證明 Webbot 預測的事情已經在我們眼前出現!


註1



參考文章:
北極八年內恐夏季無冰 20120829()





2012年9月3日星期一

近來月球軌跡和地軸的巨大轉變,以及南極洲出現的冬季日光 (11年07月整合資料)

近來月球軌跡和地軸的巨大轉變,以及南極洲出現的冬季日光  (11年07月整合資料)

11年的2月已有論文提及地球氣候因Planet X(Nibiru)接近,使月球繞地球的軌道出現不尋常的偏離軸心。

09年起,地球連續不斷出現各種反常現象,無論各地的四季氣候、動物的群死現象、6級以上的大地震、全都加劇出現,情況大減輕,卻越來越頻密。

科學家單以地球為研究核心的論點,可有足夠的合理性嗎?

還是應以太陽系內的突變為出發點,更來得合理?


~~~~~~~~~~~~~~~~~~~~~~~~~~~~~~~~

影片播放日期:11731



2011 2 月,美國紐約州的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發表了一篇科學論文,由專門研究「引力物理學」的意大利籍博士洛倫佐 (Lorenzo Iorio) 所撰寫。


Lorenzo Iorio 博士現任職於意大利政府的「敎育、大學和研究部門」,亦是「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伙伴之一,亦同時是「公開天文學日誌」的副編輯。

論文名為《有關月球軌跡不尋常地偏離軸心增加》(On the anomalous secular increase of the eccentricityof the orbit of the Moon)。

論文中提到:近年開始出現月球環繞地球的異常軌跡。月球本來環繞地球的軌跡是有一定的變動,有時會比較接近正圓形,有時會偏向橢圓形。但近來月球的軌跡越來越偏向橢圓形,而這一種改變現象,已經完全偏離牛頓的物理定律,以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我們試就現況作出解釋:
Lorenzo Iorio 博士認為,這一種不尋常的改變,是由於一個行星級數大小的星體正在太陽系的邊緣,而它的引力正在影響整個太陽系,而導致地球和月球軌跡產生這種異常的改變,而能夠達到這一種程度的影響,這個星體的質量有可能像木星一樣龐大,而他更在文章中用Planet X 來形容這一個星體。



另一方面,早在2010 年,世界各地已有不同的人發現,月亮正在急速改變,而這是前所未有的改變,並且相當驚人。

一般來說,月亮相對地球的位置,最高是在緯度28.5 度,但在過去幾年,這一個數字,正以一個顯著的幅度改變!現在,有人發現月亮甚至高達41 度,而傳媒卻完全沒有報導這種種的情況。

最近,亦有人發現,月亮在短短一個月內,已經出現月球地軸上下180 度的倒置,這一種龐大的改變可說是聞所未聞。

此外,在6 月份,南極洲地區本來應該是24 小時完全沒有日光的,但從南極洲的Neumeyer-Station附近,從網上攝錄機的錄影片段發現,在6 月的南極洲竟然出現日出和日落的景象。